您的位置: 教研交流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应用探索

摘要:近年来,有大量职业院校热衷于建设录播教室、智慧教室,因建设成本高,使用门槛高,导致一所学校只有一两间录播教室或智慧教室,平时不敢轻易使用,往往只有公开课使用,同时还需多人协助。这种做法无法实现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因此,本文从信息化教学的政策要求、信息化教学环境搭建、信息化教学工具支撑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对职业院校实现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常态化;教法改革;信息化教学环境

一、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政策与新时代要求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中要求深化教师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其中教法改革主要从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实施,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方法,最终实现课堂革命,打造优质课堂,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更加要求遴选1000个左右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要实现课堂革命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为学生提供随处可学的场景,同时要实现差异化课堂,分析每个学生的差异,综合评价,因材施教,那就必须依靠信息化手段和方法来实现。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教育理念,借助于信息技术打造更为新颖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学习热情,从而实现培养具有良好的学科素养以及扎实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目标。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这对新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使广大教师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趋势和重要性。时至今日,疫情反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外防输入与内防反弹任务艰巨,学校面临着统筹疫情防控和教学秩序恢复等多重任务,更加需要线下到线上教学的随时切换,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线下到线上、线上到线下的无缝切换。

二、信息化教学和教法改革

“三教”改革中的教法改革,要求老师普及和推广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必然需要信息化工具的支撑,如慕课教学、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双师课堂、直播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

1.慕课教学

慕课教学一般依托于MOOC平台,平台中包含有大量的在线学习课程,可进行多专业、多课程教学,师生可以同时在线学习课程,对学习的自主性、自我管理能力有较高要求,一般适用于成人教育和学习。职业院校实施慕课教学,建议作为教学资源库进行使用,在传统课堂上,播放慕课教学平台中的视频资源,作为教学素材给学生观看,老师再做知识点延伸和讲解。

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也叫“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课前制作和上传微课,学生课外通过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学生记录下问题和疑问,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互动,讨论问题,辅导答疑。

图1微课录制和编辑

3.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传统媒介和数字化媒体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网络教学平台支撑下的混合式教学应用模式,在课堂上,老师使用教学平台备课、上课,利用平台抽取学生实施课堂问答,平台记录课堂表现情况,布置随堂测试,学生在线提交测试结果,分析课堂教学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并且随堂同步录制课堂教学视频,自动上传教学平台。学生课后可以通过教学平台查看视频回放,利用平台进行作业提交和辅导答疑。

图2 课堂问答与课堂激励

4.双师课堂

双师课堂教学应用模式是指一位远程的主讲教师(顶级牛师/明星教师)+ 一位本地的辅导教师,课前由本地辅导教师协助远程主讲教师进行备课和学情分析,上课时主要由远程主讲老师进行授课,本地老师做课堂纪律管理等,课后主要由本地的辅导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一对一答疑、针对性的辅导、查漏补缺、巩固练习、批改作业等课堂服务。

图3 双师课堂

借助双师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育的公平性,让师资条件较好的地区和学校,与师资条件较差的地区和学校进行课堂共享,在未来5G技术和MR技术的加持下,千里之外的老师犹如在本地一样,几千年来的教育公平问题,也许会在我们这个时代成为现实。

5.直播课堂

2021年12月,宇航员王亚平进行了太空直播授课,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持续反复的新冠疫情,也让大家感受了信息化教学,真正接触了信息化教学,从刚开始的各种搞笑的直播事故,到后来的游刃有余,老师们也逐渐接纳了信息化教学。

网络直播授课,可同步录制课程,学生可反复观看学习,不受场地限制,老师可邀请有相关课程的所有学生,组成几百人甚至是上千人的大课堂,同时,学生没有与老师面对面,可以在互动窗口大胆的提问,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三、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演进

20世纪90年代以前,利用透明膜投影、电影机、实物展台投影、磁带机、光碟机等设备进行教学,我们把这个时代称为电化教学时代,这也是电教中心的由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时代到来,主要以投影、光电感应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等为代表,同时不断探索慕课教学、翻转课堂、双师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

1.红外电子白板

早期的投影加红外感应电子白板,实现了简单的电子板书,但是红外定位技术,采用的是横竖红外光束矩阵,书写延时大、故障率高,分辨率低、书写体验及差,甚至见到有的学校使用红外白板时,拉上所有窗帘,学生在漆黑一片的教室,昏昏欲睡。此方案现在几乎已经淘汰。

2.液晶面板一体机

一体机采用电容屏技术,对书写精度和显示效果都有所提高,但是同样不能进行大篇幅的电子板书,往往辅以绿板和纳米黑板做板书,一体机只能满足简单的勾画和圈点。同时,一体机的高亮度和高发热度,使教师不可能长时间、近距离面对大屏书写,这是根本制约一体机全面普及的原因之一。一体机采用OPS微型电脑,配置较低,不可能安装其他教学软件,安装后往往造成一体机卡屏,带不动,体验差。

3.计算机电子教室

计算机教室采用教师机加学生机的模式,通过软件实现广播教学、屏幕监控、遥控辅导、分组讨论、电子抢答、电子举手、电子黑屏等互动功能,可操作性更强,但是不能满足所有专业和课程的教学。

四、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应用的支撑环境

2020年发布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要求。其中教学环境建设规定了数字校园中支撑条件的要求,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学环境建设、仿真实训系统环境、平安校园和后勤服务等,旨在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支撑条件建设、保障与服务的现代化。《规范中》还具体描述了多媒体教室、智能教室、智能交互教室、网络互动教室的建设要求。

根据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现状和《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对教学环境建设的要求,新一代多媒体教室应当具备师生互动、多终端接入、无线投屏、配置拾音扩音系统、支持2路以上摄像头、常态化录播、在线直播、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数据分析、电子班牌门禁、环境控制、对接课程表等功能要求,以支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开展。

1.无尘教室

要实现要求的自动控制环境因素(空气清新度、温度、光照、窗帘等),必须实现教室的无尘,搭配可常态化电子板书软件及设备,以液晶光能板或搪瓷白板做补充,替代传统教室的粉笔和油性笔板书,打造“无尘”教室,课堂师生不用再“吃”粉笔灰,是未来教室的主流选择,关注师生健康的同时,也方便有条件的学校装备空调和新风系统,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室品质。

2.双屏教学、面向学生授课

在教师授课用的同一台电脑上输出到双大屏显示,一个大屏幕作为主屏,一个作为扩展显示屏;若有多个大屏幕显示设备,主屏以外的其余大屏幕均作为扩展屏。双大屏既可显示相同内容,在教室中可兼顾左右侧学生观看,又可显示不同内容,进行对比讲解。多媒体教学的授课软件要须支持上述两种显示应用模式,根据授课需要可快速的在两者之间切换,提供简单的多屏操作方案。教育信息化专家罗辉指出:“双大屏是未来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的必然选择,但必须要有恰当的软件功能支持,才能充分发挥双大屏的教学功效。”

图4 多媒体教室中双大屏显示布局示意图

配备双大屏的教室,讲台位于中央,老师站在中间上课能够兼顾左右侧学生,体现教学的公平。

3.全方位拾音扩音系统

目前大多数教室采用固定式、胸挂式或手持式无线麦克风。固定式麦克风限制了教师的活动范围;胸挂式麦克风拾音效果差;手持式无线麦克风虽有利于走动式授课,但不能解放教师双手,影响肢体语言表达。

新一代多媒体教室应配备高性能的拾音功放系统,同时配备手持式、领夹式、鹅颈式、吊装式麦克风,适应多种场景需求,在拾音和功能设备上更多地关注教师的嗓子健康,学生的听力健康。

4.智能管控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教学环境要求对教室内的设备实现统一管理和控制,实现“一键开关”。让老师们上课时一键开启教室所有设备,课后一键关闭教室所有设备,减少老师课前、课后复杂繁琐的设备开关工作,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同时设备也支持远程管理、方便学校统一管理、维护。

5.关联整合

信息化教学的过程性数据非常宝贵,所以教室上课的行为数据、过程性数据,不应该丢失,新一代多媒体教室中使用的授课软件,应与学校的教务教学系统关联,可从教务教学系统获取班级信息、课表信息、学生请假信息、学生实习信息等,授课软件可向教务教学系统回传课堂考勤信息、课堂激励表现情况、课堂作业测验成绩分布情况等数据,形成教学大数据,分析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应用的顺利推进,必须要将每间教室多媒体化,方便教师常态化开展电子板书、同步录课、双大屏教学、课堂激励等。信息化工具必须易学好用,无师自通,以便照顾到信息化水平不高及年龄偏大的教师,同时还应与教务教学系统关联,利用整合后的综合数据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兼顾每一位学生。

参考文献

[1] 罗辉.《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指南》[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2] 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S].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