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研交流

不应消失的板书

板书是教师上课时书写文字、绘制图形、传递教学信息,达成教学目的一种重要手段,长久以来,手写板书一直是老师的必备技能。数学老师能徒手画出标准的圆形,美术课老师能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甚至有的老师能徒手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人体解剖图。

但随着投影走进课堂,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不再手写板书,而是直接播放PPT课件。这些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精彩镜头,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正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诚然,PPT课件能带来生动直观的图文课件,但却缺乏了推导演绎的过程,对部分学习能力不佳的同学而言难以理解其中的过程内涵。所以,板书真的应该被淘汰吗?

1.电子板书的发展

后来,红外电子白板、触摸大屏一体机开始出现,除了简单展示PPT课件之外,老师可以在电子屏上圈点、手写一些教学内容了,但受到红外电子白板和触摸大屏一体机手写体验的局限性,老师仅仅能简单写几个字,或勾画圈点,要想大篇幅地进行电子板书几乎难以实现。


这主要是由于电子白板和触摸大屏一体机普遍都采用了红外感应的技术,显示屏幕表面四边安装一个四周排布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外框,形成纵横交错的红外线矩阵,通过不停扫描是否有红外线被物体阻挡来检测和定位用户的触摸书写。因其生产加工工艺的精密程度影响触控定位,书写使用体验差、延迟高、精度差。

2.电子板书的价值

由于书写效率、展现效果、粉尘有害健康等原因,传统“粉笔+黑板”的板书形式终将被电子板书所替代,实现无尘化课堂,让师生不再“吃粉笔灰”。

电子板书符合认知心理学的选择性加工理论。电子板书的视觉属性与原有展示内容印刷体文字差异较大,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符合认知心理学的选择性加工原则,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加工,强化理解和记忆。

电子板书符合建构式、适应性教学原则。使用电子板书精细书写,板书内容根据教学场景实时构建,老师根据学生反馈实时调整讲课方式、节奏,既体现老师的创造性和教学艺术,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如分析推导的板书过程,让学生清晰地感知老师是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3.电子板书技术的选择

然而,红外感应技术的电子板书无法满足老师板书的需求,要想用电子板书替代传统板书需要采用电磁电容技术的屏幕来实现。电容触控屏支持手指触控、批注极其方便,高精度电磁屏支持书写笔精细板书。是红外电子边框液晶一体机、电容触屏一体机的升级换代方案,是下一代电子板书的主流选择。

4.面对学生板书

老师背对学生书写,教学过程容易出现消极中断,要让学生注意力再次聚焦到授课内容上来,老师需要花多余的时间,老师授课效率不高,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面对学生书写,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在老师眼皮之下,极大降低开小差、搞小动作的概率;另一方面,眼神、表情和肢体语言交流,有助于学生始终跟随老师的讲课节奏和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通过在讲台上小屏幕书写同步在大屏显示的方式可实现面对学生板书的教学模式。

5.总结

由此可见,板书具有即时性,表现力强,师生台上台下同步推导的互动过程,造就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上把板书的即时互动和课件的内容巧妙结合,才是大势所趋。板书不应消失,而是应利用信息技术让板书继续发光发热。